新聞詳情
洛氏硬度計的使用范圍是多少?試驗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日期:2025-02-06 06:49
瀏覽次數:1454
摘要:
洛氏硬度計使用的壓頭有兩種,一種是錐角120°的金剛石圓錐體,另一種是直徑1.588mm(1/6in)的淬硬鋼球。試驗時要先施加一個初載荷P1,使壓頭稍許壓入試件,此時裝在硬度計上顯示壓頭壓入深度的千分表指針將旋轉至表盤上接近0的位置,調整表盤,使指針指0,然后施加主載荷P2。在P2的作用下,壓痕深度增加,指針隨之轉動至某一位置。停留一定時間后卸去主載荷,加載時產生的彈性變形消失,指針反向旋轉至新的位置,這個位置顯示出的是加載時產生的塑性壓下深度h(mm)。洛氏硬度值根據壓痕深度標定。金屬越硬,壓痕越淺,為了使硬金屬具有較高硬度值,洛氏硬度HR由下式確定:
HR=K-(h/0.002)式中,K為一常數,使用金剛石壓頭時,K=100;使用鋼球壓頭時,K=130。
洛氏硬度計采用A、B、C三種標度對不同試樣進行試驗,硬度分別用HRA、HRB、HRC表示。測HRA及HRC值都使用金剛石壓頭,但HRA的主載荷較小,可采用測量較薄試樣及薄硬化層的硬度。測量HRB使用鋼球壓頭,用來測量較軟的材料,三中洛氏硬度的試驗規范。
進行洛氏硬度試驗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① 試驗前應使用與試樣硬度值相近的二等標準洛氏硬度塊對硬度計進行校核。
② 試樣的試驗面、支承面、試樣臺表面和壓頭表面均應清潔,試樣應穩固地放置在試樣臺上。
③ 試驗時必須保證載荷作用力方向與試驗面垂直。
④ 調整表盤到指針指零后,應在4~8s內加完主載荷。
⑤ 初載荷及主載荷應均勻平穩地施加于試樣表面,不得有跳動及沖擊。
⑥ 施加完主載荷后,總載荷的保持時間長短應以指針基本停止移動為準。對于加荷后隨時間集訓變形的試樣,保持時間可小于2s;對隨時間緩慢變形的試樣,保持時間為6~8s;對加荷后明顯變形的試樣,保持時間為20~25s。
⑦ 相鄰壓痕中心距及壓痕中心至試樣邊緣的距離一般不應小于3mm。在特殊情況下可適當減少,但不應小于壓痕直徑的3倍。
⑧ 每個試樣上的試驗點數不應小于4點(**點不計)。對大批量試樣進行檢驗時點數可適當減少。
⑨ 試驗面為圓柱面或球面時,壓痕周圍阻力較小,測出的硬度值低于實際硬度。對HRC應按下列添加校正值△HRC.
圓柱面:△HRC-6×10-3(100-HRC′)2/D
球面:△HRC-12×10-3(100-HRC′)2/D
式中,HRC′為未加校正值前得測量值,D為圓柱或球的直徑。
HR=K-(h/0.002)式中,K為一常數,使用金剛石壓頭時,K=100;使用鋼球壓頭時,K=130。
洛氏硬度計采用A、B、C三種標度對不同試樣進行試驗,硬度分別用HRA、HRB、HRC表示。測HRA及HRC值都使用金剛石壓頭,但HRA的主載荷較小,可采用測量較薄試樣及薄硬化層的硬度。測量HRB使用鋼球壓頭,用來測量較軟的材料,三中洛氏硬度的試驗規范。
進行洛氏硬度試驗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① 試驗前應使用與試樣硬度值相近的二等標準洛氏硬度塊對硬度計進行校核。
② 試樣的試驗面、支承面、試樣臺表面和壓頭表面均應清潔,試樣應穩固地放置在試樣臺上。
③ 試驗時必須保證載荷作用力方向與試驗面垂直。
④ 調整表盤到指針指零后,應在4~8s內加完主載荷。
⑤ 初載荷及主載荷應均勻平穩地施加于試樣表面,不得有跳動及沖擊。
⑥ 施加完主載荷后,總載荷的保持時間長短應以指針基本停止移動為準。對于加荷后隨時間集訓變形的試樣,保持時間可小于2s;對隨時間緩慢變形的試樣,保持時間為6~8s;對加荷后明顯變形的試樣,保持時間為20~25s。
⑦ 相鄰壓痕中心距及壓痕中心至試樣邊緣的距離一般不應小于3mm。在特殊情況下可適當減少,但不應小于壓痕直徑的3倍。
⑧ 每個試樣上的試驗點數不應小于4點(**點不計)。對大批量試樣進行檢驗時點數可適當減少。
⑨ 試驗面為圓柱面或球面時,壓痕周圍阻力較小,測出的硬度值低于實際硬度。對HRC應按下列添加校正值△HRC.
圓柱面:△HRC-6×10-3(100-HRC′)2/D
球面:△HRC-12×10-3(100-HRC′)2/D
式中,HRC′為未加校正值前得測量值,D為圓柱或球的直徑。